腾讯、网易的程序员竟然争着为杨超越做游戏?

文/ 托马斯之颅 2019-04-23 11:04:44

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转发杨超越锦鲤表情包的时候,我并不意外;

看到有人用它当头像的时候,我也并不意外;

但发现有腾讯游戏的员工,也开始转发“超越杯”的投票链接之后,我是真的有点儿恍惚了。

yc2.gif

“超越杯”是一场编程大赛,由杨超越的粉丝群体主办,要求参赛者以杨超越为主题开发编程作品。事件一经曝光,就凭借杨超越与程序员的诡异组合登上了微博、知乎和贴吧热榜的第一。

yc3.png

在决赛前一天,杨超越本人也在微博上为他们打call。

yc4.png

得知游戏是这场大赛当之无愧的主角,进入决赛的10款作品有8款都是游戏之后,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yc5.png

于是我看了超越杯决赛的直播,又跟几名参赛者聊了聊。这么说吧,它是我关注过的路子最野,最硬核,调性也最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民间比赛。

它草根吗?绝对草根。我刚刚进群,就有一名17岁,名叫杉杉的高中女生希望我写一段话:“超越看看你学生党的粉丝,为你和祖国发光发亮。少年强则国强。”

yc6.png

而且杉杉显然不是最年轻的选手,因为前阿里程序员,现农民工子弟小学的支援编程教师阿达指导4名3年级小学生,做出了一款跑酷游戏《超越冲冲冲》,还闯进了决赛。

yc7副本.png

比赛的胜利标准也十分草根:投票。由于投票链接不太好找(我在网上足足搜索了10分钟),参与投票的人数有限,弹幕甚至围绕几个项目“是否刷票了”展开了一番争论。有参赛者向我抱怨:“投票消耗了大家很多热情,我们是非常不情愿的,现在又要投票,有些成员特别不积极,直接跑路了……”

yc8.png

直播页面的弹幕刷新极快,从未停止

可你又不能说超越杯不够专业,因为许多老司机都隐藏在参赛队伍当中。除了从业10年的原画师,满脸胡子的美国金融行业程序员之外,腾讯、网易的程序员同样随处可见,而且他们参与的几款项目都进了决赛。

例如用虚幻4制作的硬核ACT:《超越传说》的主创就是网易的实习生,此前他尝试独立做过冷兵器吃鸡、FPS、TPS等游戏,目前在浙大攻读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生学位,他说自己试着在作品中融入了黑魂和只狼的部分元素。

yc9.gif

yc10.jpg

腾讯的参与则更为直接:腾讯课堂是超越杯决赛的直播支持方,他们邀请了腾讯的技术专家作为评委(比如魔方工作室群的一名技术总监),还在项目展示结束后,请专家讲解腾讯从T1到T6的“程序员升级之路”。即便主持人自嘲为了让自己接这个活儿,“主办方说给我2000Q币”,也无法缓解那种专业到开始无聊的氛围。

yc11.png

腾讯游戏魔方工作室群引擎中心技术总监,《游戏引擎架构》译者

yc12副本.png

这种草根和专业的冲突也体现在赞助方提供的奖品上面。获奖队伍既能获得倩碧护肤品、康师傅奶茶、多芬洗发水以及杨超越的周边礼品,又能获得cherry键盘或电脑外设,腾讯课堂课程礼包以及腾讯的内推名额。快消、娱乐圈、硬件和职场产品就这样诡异地结合在了一起,恐怕也只有与杨超越相关的活动才能做得到了。

yc13.png

在决赛前,我采访了闯入决赛作品《超越幻想录》的主创青衫隐隐,她是一名学习外国语言文学的大三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游戏开发,但因为这场比赛,开始尝试用专业的思维做一款游戏。在她的话语中,你可以进一步了解选手们参加这项神奇比赛的历程,也更能理解他们的内心。

青衫隐隐口述:

我们现在是糊透了,就是边吃瓜边看比赛,反正我们也得不了第一……哎怎么突然轮到我们做采访了?

进了决赛后天天都在投票,我们之前是第三,现在好像是第五?真的刚不过。没有防刷票的机制的时候,哎哟我的天呢,各地都有大刷子。本来我们只想在粉丝平台内部消化一下,但后来发现大家都在拉票,就还是拜托父母帮忙,还有组员为了投票,在年级、学校群里发投票链接。现在是都随便了,谁爱投谁投。

我最开始知道超越杯是在3月7日,当时上了热搜了嘛,我就想看看有没有队肯收我们。结果发现并没有,于是我们就自己成了一个队,现在队员有10-20个人,大家亲如一家,自娱自乐,天天在那儿吹牛。

我们这个组很神奇,大多是学生,彼此在现实中都不认识,而且都是村民——村民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粉丝(杨超越曾介绍自己是全村的希望,后来他的粉丝便自称村民,而粉丝圈则是杨村)。

我是学计算机的吗?得了吧,我是学外国语言文学的。但我平时喜欢写个小说啊,画个画啊,也喜欢玩游戏,还靠辅助混上了王者段位,所以一直想做杨超越的衍生品,比如小说、漫画,还有游戏——我很喜欢游戏,因为它能部分地模拟人生。

《超越幻想录》是以超越的个人经历为样本,讲述她出道前的故事。春天是刚离家打工,夏天是进入职场,渐渐了解主播、模特行业,秋天是进入经纪公司,冬天是加入《创造101》。过程中她回遇到很多朋友,有不同的发展路线,也会提升数值,甚至通过多周目的努力C位出道,或者海外成团。

yc14副本.png

我们项目最大的创新是舆论系统,当前热度和粉丝排名会决定她能否出道,而每次黑色事件都会让节目的讨论热度上升,让她吸粉,这个系统我们设定了很多算法和模式,希望玩家可以思考偶像、舆论、社会和粉丝的关系。

很多参赛选手对超越妹妹有好感,但真不算粉丝,他们做的东西感觉是没有灵魂的,你明白吧?比如大多素材都从商城里找,只做了一个超越的模型,那个模型还很不像超越。他们做的是好游戏,但干嘛要来超越杯蹭热度呢?

我们不愿意直接用商店里的模型,系统又是原创的,所以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花了很多时间才把自己的非专业性弥补上去。别人线下10分钟就说完的事儿,我们要说2个小时。而且只有晚上9点后大家才有自己的时间,一讨论就到2-3点。

整整一个月,我都是9点工作,3点睡觉,心很累,脑子也不清楚。初赛的时候,为了赶第一期的视频,我翘了2周的课,老师说再翘你就不用来了,直接挂了你。但这个比赛有截止日期啊,只能说翘了的课已经翘了,不再想太多。

开发的时候,我会先和大家敲定大概框架,都要实现什么功能,怎么安排活儿,然后分别跟文案组、美工组开会,写大纲,分剧情,看谁是主笔,谁负责设计超越的形象,然后统一风格。后来我还要让写完剧情,没事情做的文案负责宣发,写slogan和广告词,做推广,抽奖发测试资格,在微博超话里抓粉丝。

yc15副本.png

现在《超越幻想录》已经有了20多张立绘和上万字的剧本,也做好了功能和系统架构,闲置了很久的程序员就要写代码跑程序了——我们也考虑过橙光,但不想把流量都给他们,所以还是想自己做。我希望这部作品可以“无限期开发”下去,慢慢做出来。

我不太敢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喜欢杨超越。在现实中,让别人知道你的杨超越的粉丝,做了一个项目,还要别人的支持是一件很羞耻,很难为情,要承受很大压力的事情。大家觉得她没什么实力,所以会给喜欢她的人打上邪教、脑残的标签。甚至很多人说编程大赛以她的名字开头,简直侮辱这个比赛。但这个大赛就是为她为生,因她而起的,没什么配不配得上。

yc16.png

我有一段时间心理状况很不好,抑郁什么的,看到杨超越后,我发现她也努力了,虽然很多事情还是做不好,但依旧能过得不错,就觉得特别解压。如果有一天这个社会允许这样的不完美存在,我觉得会好受很多。

yc17.gif

我也有过见超越本人的机会,但一直不太敢,她对我的意义太强了,甚至有点儿符号的性质,就是近乡情怯——她是我精神上的故乡。我担心见到她之后,发现她不能承受我赋予的这么强烈的情感。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任何问题,只把她当成普通的偶像,也许会愿意见她一面吧。

我不是那种狂热的粉丝,不怎么用微博,也没办法给超越很强的经济支持。但我会用自己的技能,产出小说、漫画、游戏来回馈她。在追星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虚拟中存在的真实。

结语

许多人解读过杨超越,她身上承载了太多复杂的符号和母题:草根能逆袭吗?努力有用吗?被人喜欢就意味着优秀吗?在现代社会生活可以真实且任性吗?因此她可能拥有互联网上成分最复杂的粉丝群体,这也是此前超越杯编程大赛能够爆红的原因。

有人觉得对于开发者来说,超越杯是一个不错的曝光机会,有机会推动独立游戏的发展。我不奢望这场复杂而混乱的比赛能做到这些,但我能肯定一点:这些参赛者把对杨超越的喜爱,真的转化成了一个又一个作品。

yc18.jpg

亚军作品《杨超越秘密杂货铺》

说实话,即便是闯进了超越杯的决赛,许多队伍的表现都只是差强人意:大多数介绍VCR都十分粗糙,解说往往磕磕绊绊,讲解作品像是在背课文。但你能看得出来,游戏已经成了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在用虚拟的作品,向虚拟的符号表达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存在,真实的热情。

偶像对人们有什么意义?相较粉丝的付出来说,他们到底能回馈什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答案。不过超越杯大赛的一句介绍文案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存在,就是要为自己和喜欢的人创造点什么。

这么一想,我还真的有点儿喜欢杨超越了。

yc19.gif

Alex Matveev
2022-06-06 16:27:13
不合规
审核中
@苏某某: 她在音乐方面的喜好,以及对天文的兴趣,也源于这部动画的影响。一直很喜欢爵士乐的她突然开始想
乐方面的喜好,以及对天文的兴趣,也源于这部动画的影响。一直很喜欢爵士乐的她突然开始想,没有系统了解过此类音乐的她怎么会喜欢上 呢?后来听完《美少女战士》原声带后才发现,“原来我在那么小的时候
评论全部加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