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独立游戏:中国独立游戏发展史(下)

文/ dudujiang 2014-03-28 16:05:59

编者按:《我与独立游戏:中国独立游戏发展史》讲述了作者从初识游戏到成为一名独立游戏开发者的故事。本文上篇《我与独立游戏:中国独立游戏发展史》已在之前转载,今天作者又带来了这部“发展史”的下篇。他说,他将“为了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梦想,为了中国独立游戏事业,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回忆的第八天】

独立短片、猫窝和品赏艾尼墨:

独立游戏,是Indie的一个方面。Indie包括多种艺术创作娱乐,譬如独立动画、独立电影等。

独立动画这个词并不常见,因为除动画电影的番外篇之外,几乎所有的动画短片尤其创意动画短片和实验动画短片都是独立动画。 如今大家能看到的微电影基本也都属于独立电影范畴。我这里主要要说的就是独立短片了,包括动画和电影。

如今大家可以在youku、土豆尤其国外的vimeo及youtube上看到非常多的优秀独立短片,实质上,游戏和电影短片在表达上有相当多的共性。就我个人而言,如今的游戏创作受到了不少短片影响。

我简单说说曾经经历的两个国内的站吧。

猫窝:

曾经有个独立博客性质的网站叫做猫窝(cat-nest.com),站长是个叫老猫的基督徒。他在这个网站会分享一些音乐,动画短片,还有个人的博文。在06年之前我从未看过创意短片,初次接触那些极具创意的短片时,极受震撼。甚至当时,我的梦想就是做动画。后来,老猫将自己奉献给主了,网站也便停掉了。我们也曾想恢复猫窝,但最终没成功。

猫窝

猫窝去后,也是10年左右,我见到了这个AnimeTaste http://animetaste.net/ ,介绍非常多的好东西,网站也超级简洁美观。内容也做得非常好,总之就是完美的表现。但是,我也不知何时我不再大量看动画短片了,虽然每每能获取无数的感动。不过我总归会记得,那些永驻于我心中,影响着我的过往。

甘井子传说:

这个游戏也是VeryCD上见着的,它也是中国独立游戏史上光辉的一笔,不过,该游戏属于同人游戏。

甘井子传说

独立游戏贴吧:

由于吧里人员杂乱以及过于小众的原因,独立游戏贴吧一直萎靡不振。

我也曾担吧主,不过由于自己搞网站,所以对贴吧贡献屈指可数,吧主要还是由自由的少年负责着。不过最近情况略有好转,虽然免不了“水量丰富”的特质,但这总归是好事。不过我总觉得目前贴吧多多少少在走着一些我走过的老路,前途并不明朗。想把贴吧真正发展起来,难度恐怕比搞独立网站还大。

此外,贴吧也逐渐从玩家吧转化成为了制作吧。

同人游戏:

很多人不理解同人游戏,我也是如此。 同人游戏是典型的文化背景下的聚集圈,虽然同人的实质在于共同志向,但更多的被理解为一种衍生形式。实际上,我们能玩到的非常多同人游戏,都是原创作品。几乎所有同人游戏,实际上也都是独立游戏。

同人游戏

但是独立游戏和同人游戏这两个概念往往会被区分开,主要还是文化上的差异主体。 独立游戏这个概念来源于欧美,因此接触到的独立游戏主要是欧美游戏。而同人游戏大都是日漫文化的衍生作品。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独立游戏和同人游戏,是建立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虽然双方有着共同的精神,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双方基本毫无交集。

如果将同人游戏也算在独立游戏范畴,那中国的独立游戏行业的发展还是颇为繁荣的。66RPG、萌动世界等网站非常欣欣向荣,作品产出也非常大,质量很高。前文中提到的雨血最早也发自66,应属于同人游戏范畴。

但要说用词以及认可问题,就很复杂了。所以呢,如今的情况是,大家相互之间虽逐步有些相互认识,但是不会过多交流。必然,文化不同即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可强求的。傻乎乎地搞大圈子大融合,才是没有文化毁灭世界的表现来着。

同人游戏(图片来自网络)同人游戏(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这样也挺好,依习惯的独立游戏人和同人游戏人之间,仿若朋友般惺惺相惜来着,有点那种味道的感觉。具体关于同人游戏嘛,大家可以问微博上的@中文同人游戏 。毕竟作为圈外人的我,多少认识理解上还是有偏差的。他曾有个网站,但最终没了,稍后会提到些具体原因。那个网站,曾经是最接近独立游戏的同人游戏圈了。

ex2D及其开发者:

这是一个Unity的2D插件,具体也不多介绍。这里我想说的是他的作者们——arasAya和南塔斯,他们是我早期认识的人中既能做插件又能做游戏的人,也是很猛了。

从独立星球到IN星球:

我的星球从独立星球一直到IN星球,改名换姓抛弃掉了一切,域名也一并变了。还有我的网名,改为Diestr,QQ也抛弃了。

从独立星球到IN星球

除去这些变化,IN星球逐步明确了自己的路线,如网站不再主面向玩家,转向开发者等主要发展策略。

【回忆的第八点五天】

上海、北京游戏制作节GameJam:

虽然椰岛也有做过内部小规模的GameJam,但GameJam对于国人来说始终算是比较陌生。

7月,椰岛和中文同人游戏,在北京上海两地同步举办了GameJam,通过48小时游戏创作时间来开拓独立游戏人的视野。类似形式的活动在国外风风火火传承了多年,但在中国,这倒是第一次。实际上,中国还有类似的游戏马拉松活动,只不过名气不大罢了。

那次活动相当成功,虽然参加者多是游戏业内人士,但对独立游戏而言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这里,开发者们更加接近独立精神了。

第一次IN星球聚会:

2011年,我照例去参加了IGFChina,当时我认识了不少人,而此时以星球为基础的圈子也逐步形成起来,于是我决定借机在上海搞一次成员聚会。这次活动主要是由棉花准备的,棉花当时只有12岁。聚会准备在了一个静安别墅,地方不大,但足够用。

2011年11月11日,我们一起举办了这场聚会。

第一次IN星球聚会

以上是聚照,部分人提前走了,没在合照中出现。

照片中间傻笑的是此间兔,他左后的人是免费打工仔,最左的是棉花,还有一些对不上号的朋友。参加聚会时新人居多,学生占多数,其中还有根本没开始做游戏的人,因此话语权就被此间兔和免费打工仔长期霸占,我们只能在一边听,依旧有很多内容听不懂。

有机会还是会让他俩讲讲过去与现状的差异,以及有钱时说的话和没钱时说的话。职业独立游戏人大都比较现实。

乐途静安照面:

我们一群人都住在乐途静安,下面有个大厅被我们强势霸占。

我与独立游戏:中国独立游戏发展史

除参加聚会的朋友,还有别的朋友一起。其中就有被带来的米可可,她披头散发、穿个拖板鞋翘着脚在沙发上玩板子,那样子太性感了。还有中文同人游戏及他的伙伴 xt3000,中文同人游戏还拿出了他黑色的录音笔采访星球黑历史来。后来黄天晓还拿出桌游玩来着,名叫Life Boat。他之前也做了好几个游戏了。

走访武汉:

暑假来学校前就有空到处走走,于是决定去武汉逛逛,因为饭盆和大鸟在那儿。

我先去找的饭盆,那会子貌似在追战地三。

后来又到武汉另一个区去找大鸟,当时大鸟还在自个儿的团队做凹裤子二,自个儿偷偷做了叫做《像素五月哭》的游戏。他有两台电脑,但他的蜗居让我感受到了独立游戏人的艰辛与坚持,不少搞独立游戏的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

与他们面对面,又让我更深的认识到了独立游戏人的现状,当然也增进了自己对游戏的理解。

独立游戏节·中国(三):

这一年,椰岛的《啪啪英雄》获奖了,大型肉食鸟的《PixelMayCry》获奖了,ex2d团队的《超级拍拍羊》获奖了。

独立游戏节·中国(三)

我在现场见到了椰岛团队的大多数人。由于大型肉食鸟获奖了,于是棉花请大鸟去搓了一顿。

【回忆的第九天】

独立游戏杂志:

国外一直都有电子版独立游戏杂志,但这些杂志大多面向技术开发人员。后来网络越来越发达,纸媒越来越萎缩。再后来就很难见到有价值的文章了。我不指望媒体能提出不指望媒体能提出,他们无非就转转新闻,翻译翻译别人的文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些贴着“独立游戏”标签的文章,其实质往往不尽然。

独立游戏杂志

时代在变,只有跟得上时代的人才是时代的获胜者。

QQ群与QQ:

2011年时,星球还有很多QQ群,那些群大都很水,主要以玩家为主。那时我搞网站什么的弄的焦头烂额,于是群氛围很难维持。群一旦水掉就没什么真实价值了,于是我就倾向于把群解散。

于是,解散-重建-解散-重建。

真正要运营好一个QQ群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稍有疏忽群就水掉了。真正的好群,需要极高的管理,也不是说没有,只是不常见。

那时,针对独立游戏的群也是有不少的,或面向玩家的或面向开发者。 因此我认为群只适合人与人相识相交,而不适合通过群讨论出结论或者达成合作什么。

不得不说,现在最熟识的人也是当年玩群时认识的。星球最早建立不也是在群成员基础上的么?因此QQ群也有其自己的价值。

同样,QQ也是工具,不能过度依赖。类似的,还有新浪微博。

真正要说中国独立游戏人的圈子,我指倘若有一个圈子的话,实质就是构筑在新浪微博上的交际网——QQ群很局限,而且很不精美;微博,即能即使交流,又很大程度进行了内容分享及讨论。圈子,正是那些独立游戏玩家和开发者共同构筑的交际网。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比这里更聚合了。

拼命玩游戏与在线游戏:

借此机会再说说在线游戏吧,这里说的是以传统Flash游戏为主体的游戏了(不包括页游)。

大家对以下这个网站也许并不陌生:

我与独立游戏:中国独立游戏发展史

国内并没有类似网站,但国内至少有WanGa.me这种站,也算对国内玩家负责。这些在线游戏,无论是Flash还是Unity,绝大多数都是独立游戏开发者创作,其中不乏优秀作品的。不过貌似大部分大型Flash游戏,如《机械迷城》,一般以单机游戏方式发售。

WanGa.me

区域认同与圈子:

“区域认同”这个词儿是我编的,是说针对一个人在网络常驻地的自我认同。就比如说我上星球,也上百度贴吧,但我会认同自己是星球人,不是贴吧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早期接触容易形成第一认同,比如说对于国内Unity论坛,我最认同的还是Unity盛典。

再说圈子,其实在12年,我做了这么一张图,来描述我所认识到的国内情况:

区域认同与圈子

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独立游戏圈子,只存在一些形式上的交流圈和一些文化共识圈。如果细分为玩家圈和开发者圈的话,国内其实是不存在独立游戏玩家圈的。而独立游戏开发者,也应区分为商业和非商业这两方面,共同的圈子并不存在。

“独立游戏”一词起源于和“商业游戏”对立的一种商业模式。但由于定义范围,使独立游戏可以具备商业性质。如今国内的绝大多数独立游戏人,实际上是商业独立游戏人。

虽然大圈子并不存在,但局部的圈子是存在的,部分小圈子还有扩大的潜质和趋势。不过无论如何,一切都是乐观的,因为有你我他这些人的存在,特别是正在读这句话的你。

【回忆的第十天】

独立游戏节·中国(四):

把2011年的IGFChina说完吧,这里补充一些内容。

陈星汉发表了一篇关于游戏的演讲,记得他提出一个关于开发游戏可发挥的观点。

独立游戏节·中国(四):

那年在这个酒吧里举办了独立游戏展。我不会喝酒,去了之后很尴尬,但见着不少熟面孔,包括陈星汉和单隽。

艺术游戏与Sero:

其实早在我还在搬游戏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相册:

艺术游戏

我联系了作者Serotonin,但没得到回应。2012年,他来星球驻扎。Serotonin是个游戏人,主要制作艺术游戏。

要说艺术游戏与一般游戏不同之处在于:一般的游戏偏重娱乐,艺术游戏则更重视视觉艺术感。此外表达方式上也并不仅仅注重娱乐一个方面,就比如说下面这个游戏:

《干他娘的狼人》这个游戏的全方面都非常剽悍,其成就在我看来已经是一种巅峰表现。

干他娘的狼人《干他娘的狼人》

之后,我逐渐接触到不少国外艺术游戏,对游戏的认识又有加深。开启了新方向,我自身也是受益匪浅。

在国内,作为独立游戏的分支,艺术游戏更是小众中的小众。即使有人做,也仅限于海外国人,因此国内艺术游戏这个领域几乎等于零。

我开始做游戏:

当12年彻底停止做搬运工之后,我也真正下决心开始逐步搞搞游戏了。

其实我个人最重要的突破是在程序方面,虽然早先也看了点Unity3D的教程什么的,但实战性几乎没有,于是我决定边做游戏边学。实际上,真正的突破口来自于别人的帮助,我一有问题就问龙哥,没问题也可以问龙哥,于是折腾折腾着,游戏就逐渐可以玩了。虽然游戏断断续续花了好几个月才完成,但整个游戏都是我自己设计、建模、照相、做贴图、录音频、写代码。做了很多,学了更多。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开始,才会有余下的一切。

我开始做游戏

到了2012年底, 我就已经作了好多款游戏了,还有不少实验作品。即使别人觉得不咋样,但至少于我都是欣慰骄傲的。

【回忆的第十一天】

山头的供求:

虽然星球人来人往,但总是少数人的“山头”。这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导致——一个地方能提供什么?人们需要什么?举例来说,倘若有一个网站提供别人不提供的优秀独立游戏下载,那么就能够聚集很多玩家。倘若一个地方不提供游戏希望有很多玩家,那么就需要其他手段吸引大家,他们凭什么会来这里?星球虽有标榜,但除了提供一个交流场所外什么都没有。

我与独立游戏:中国独立游戏发展史

如今大家虽然知道“独立游戏”的概念,但并没有一个“独立游戏网站”能形成一个独立游戏人的圈子,这对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像国外,就有IndieDB、TigSource发展很不错的网站。于是,当我开始考虑星球能提供什么的时候,我才静了下来。也不再折腾星球,平平静静的度过了最近两年多的时光。

现在所谓的独立游戏网站已经很少了,只有局部的QQ群和weibo为那些标榜独立游戏人的人提供着共同交流的区域。

产业链的促进:

独立游戏在国外发展态势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外存在一个完善健康的产业链。如今大家看到的很多独立游戏,都是完完全全的商业游戏。独立游戏在这么多年的深入人心的同时,也逐渐褪去了其光辉的形象,流露出一种世俗的外在来。但也因此,有了钱,有了产业链,才有更多人投入这个领域。

国内早期的产业链是建立在Flash游戏网站之上,当时国内做Flash的独立游戏人的目标市场其实是国外,因此国内玩家不大认识他们。到了2012年,随着手游的兴起,加入到手游创作中的新人不少,转型做手游的老人也很多。当他们脱离大公司搞起小团队的时候,就算独立游戏人了。

这些“非独立”的存在对中国独立游戏产业链的晚上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台湾地区:

据我所知,台湾地区和大陆的独立游戏人交流并不多。个人感觉他们那儿的发展比大陆好很多。由以下两个网站可知:獨立遊戲開發者分享會(面向开发者),K島DB桑板區獨立遊戲(面向玩家)。

台湾地区

海外国人:

做独立游戏的海外国人对国内独立游戏发展的推进比较有限,原因有两点。一来他们的主要交流对象是外国人,二来他们接受的教育、文化受国外影响很深。就像陈星汉,他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较大,他做的游戏也基本是面向外国人的。后来,他最多回国做做演讲。但值得庆幸的是,和他保持密切交流的少数人,正在推动中国独立游戏的发展。

中国独立游戏的势头:

众所周知,如今中国的单机产业链基本是停滞态。目前中国最发达的游戏种类是网游、页游与社交游戏,当然也有近年发达起来的手游。这种发展趋势对中国独立游戏乃至中国游戏业都是好的。这种来自于内在的力量,那种暗流汹涌的波澜,总有一天会冲破沉睡的大地。

独立游戏节·中国(五):

2012年的IGFChina,是星球去的人数最多的一次。因为星球入围作品比较多,《微观》、《大叔》都入围了,此外还有新来星球的《鱼》等。到这个时代,能见到的中国独立游戏作品已经非常多了。

独立游戏节·中国(五)

当然还有《飞刀》,也有sero。微观团队,我们也是第一次在这边见面的吧,照例大家也聚聚聊聊。这一年就直接现场聚了,没专门找地方。我们这些在游戏业边缘甚至还没入行的人,搞搞独游,没事儿又交流交流,多少还是好的。

独立游戏之夜:

这一年依然搞了这么个活动,也还是去年的那个酒吧,我依旧不太会玩。

【回忆的第十一点五天】

Eddy紫与大骨:

Eddy紫是个游戏,于2011年发布正式版,作者是大谷,不仅会码会画还会钢琴,多才多艺。

Eddy紫
《Eddy紫》

上海GameJam和厦门GameJam:

2013年初的GlobleGameJam又开幕了,椰岛继续在上海搞,同时也尝试了线上活动。

我也想在在厦门搞,最终在厦门单独弄了个GameJam,不过来的人不多,之前报名的南塔斯大牛最终也没来。

我搞些杂碎儿:

到了2013年,我琢磨着写了个 零基础课堂 的游戏玩。我也希望拉一些不会做游戏的朋友来,不过大都失败了。 网站也并不太需要花费力气了,然后就自个儿继续修炼。

大家都在继续做游戏:

最近一年多两年,大家也继续做游戏啊做游戏。上面是我后来做的,又是进步又是成就。别人的游戏也越来越多,简直琳琅满目,新认识的独立游戏人也越来越多。游戏、游戏人,这些都逐渐成为组成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井》:

于2013年9月,我用了约5个月完成了《井》,这是一款水墨画+古琴配乐的中国风独立游戏。

《井》

当时带着这个作品去参加了IGFChina,但没入围。后来又参加了中国优秀游戏人制作评选大赛,拿了个最佳创意。参加IGF也没入围。后来到了2014年3月6日,我参加了Art Video Games in China展览的联展,最后我在FreeBnudle中发现了我的游戏,这也算我人生极大的成就。

独立游戏节·中国(六):

2013年,除南瓜先生在《地球冒险》外无入围IGFChina,于是那年星球没聚会。

《地球冒险》《地球冒险》

北京行:

上面提到中国优秀游戏人制作评选大赛 ,其中有一个奖项是面向独立游戏的,奖金不少,还不扣税,完全足以抵挡来回路费。是继IGFChina之外又一个大家可以参加的比赛。

然后我去北京领钱,先搞了个小型的星球聚会,后来又去见了大谷,也去了灵游坊(雨血的基地)。

众筹:

随着国外众筹网站的兴起,国内的众筹也逐渐发展起来。棉花有一些失败的案例不多说,成功的案例有Kickstarter上的“傲逆”和追梦上“微观”。这也算是新兴的独立游戏之路吧。

《傲逆》“傲逆”

发售平台:

Steam平台或者先上绿灯(青睐之光),这些都是单机游戏的方向。这方面国内案例也不多,个人了解的如下:

此外还有Desura平台,另有雨血1在海外也有英文版发布。

2013年至今:

星球嘛,下半年会有大变革吧,不过现在说不准。

进入2013年,我也逐渐成熟起来。在天真的外表下多了一些理智。

当然,我也会继续努力,为了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梦想,为了中国独立游戏事业,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与独立游戏:中国独立游戏发展史》全篇完

======================================

参考链接:

IN星球: http://inpla.net

独立的力量 —— 独立游戏精彩作品五十赏:http://inpla.net/thread-1258-1-1.html

关于国内独立游戏的一代点点思考:http://inpla.net/thread-4961-1-1.html

作者的主页:http://inpla.net/pengbitao.html

粘粘世界非一日之成:http://inpla.net/thread-3147-1-1.html

原帖链接:http://inpla.net/thread-7294-1-1.html

消息来源:
Alex Matveev
2022-06-06 16:27:13
不合规
审核中
@苏某某: 她在音乐方面的喜好,以及对天文的兴趣,也源于这部动画的影响。一直很喜欢爵士乐的她突然开始想
乐方面的喜好,以及对天文的兴趣,也源于这部动画的影响。一直很喜欢爵士乐的她突然开始想,没有系统了解过此类音乐的她怎么会喜欢上 呢?后来听完《美少女战士》原声带后才发现,“原来我在那么小的时候
评论全部加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