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薪4000的执行策划,到年入几百万的创业老板 :我为什么离开游戏行业?

文/ 托马斯之颅 2022-05-19 13:58:20

创业3年来,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小高,已经做到了一年几百万的净利润。但偶尔闲下心来,他还是会想起自己在游戏行业度过的时光。

小高玩过不少单机游戏,也是魂系列的死忠粉丝。虽然专业不对口,但出于对游戏的热爱,他花了2年多做铺垫,想方设法挤进了一家研发公司,成了一名月薪4000元的实习策划——考虑到这家公司的老板曾做出总流水几十亿的项目,他相信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梦幻开局。

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跟随团队先后换过7个项目,被996折磨得濒临崩溃,甚至开始怀疑一切:正确的方向到底在哪里?这段时间自己都积累了什么?自己对游戏行业到底是不是真爱?最后在被迫从系统策划转岗为文案策划后,他放弃了曾经的梦想,转而投奔了另一个更有红利的行业。

在越来越成熟的游戏行业,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也许小高的故事,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以下是小高的自述,为方便阅读,内容有所调整:


01

害,成功什么啊,我真不算什么成功人士。

2015年毕业,我先进了一家垂直类目的互联网公司做运营,但因为犯了一些数据处理的错误,也不太认可公司的价值观,做了半年多就离职了。接下来做什么?我决定从兴趣出发——去游戏行业试试。

我没有做研发的经验,文笔也不好,找了2周工作,最后只有一家做品牌营销的北京公司给我打了电话,问有没有兴趣做商务?我想着可以先干个一两年,熟悉一下行业,于是就答应了下来。可能因为他们比较缺人,很快我就通过了面试,收拾行李去了北京。

在这家公司干了2年,月薪涨到8000,对游戏行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我跟老板摊牌,说还是想做研发。他们说给你加薪,给你提成,你再想想。但我当时24岁,一腔热血,就想试试做一款属于自己的游戏是什么感觉,觉得如果没有试过,人生会特别遗憾。所以最后还是决定裸辞,重新开始投简历。

本来以为有了行业经验,这次能顺利不少。但找了一个多月,依旧没有公司愿意给明确的答复。最后我想了个办法:直接给自己做商务时认识的制作人发微信。

第一个选择是当时刚创业,做过总流水几十个亿的SLG的老张。老张很快回复了,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会配表吗?我说不会。他说这么基础都不会,那只能让你做实习策划。从零开始,一个月4000块钱,干不干?

说实话,其实我本来做好了老张拒绝我,我再找其他制作人的准备,而且我也不太喜欢SLG。但除开腾讯网易,老张算是当时国内最成功的制作人之一;在聊天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他的壮志雄心……想来想去,我还是决定接下这个Offer。

就这样,2018年,在毕业3年后,我终于进了梦寐以求的游戏研发行业。


02

进了这家公司,我发现策划的工作,其实比我想象中要简单一些。

这家公司有三个项目,其中两款项目的核心框架,都来自老张的上一款产品。而我的直属领导,做了十几年游戏的老王,刚刚立了一个不是那么套路的项目,准备加入更多的战中策略和动画表现。但这个项目没有成熟的框架,还在摸索的阶段,所以我们团队只有3个人。

一开始我的主要工作,是把各个游戏的UI扒下来,然后找一个软件拼到一起,让大家理解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游戏。有时我也会帮另外两个项目整理表格,处理客户投诉……总之就是各种基础的事情,但当时我很有学习热情,感觉一切都很新鲜。

然而做了两个月,我听说另外两个SLG项目不太赚钱:它们一直在买量,但怎么优化数据都不好,流水可能也不到20万,连人力成本都覆盖不了。到了2018年7月,我们公司直接被另一家大公司收购了,老张让我们所有人转型去做……小游戏。

当时我很懵:怎么事情的进展不太对?但老张承诺说,新的公司账上有海量的现金,小游戏这个领域也很有机会,我们先蛰伏一下吸吸血,大家还是一个团队,等成功了再出来。考虑到我确实掌握了一些系统策划的技能,月薪也涨到了8000,还交上了社保,我决定再继续试试。

新的项目由老张直接负责,很多同事都有10年以上的经验。我们简化了传统SLG的设计,削减了兵种的数量,加入了更多微信好友互动。做了2周左右,老张拿着Demo去给老板看。两个人在会议室聊了快2个小时,最后老张出来告诉我们,小游戏的红利稍纵即逝,公司决定要多试错,尝试更多方向。于是我们这几十个人被拆成了几个不同的小组。至于之前那个项目,就先不做了。

新公司的美术是中台制,我被分到的团队只有5个人。听同事说,这家公司有一个「十四天法则」:从立项到做出能买量的Demo,只给团队14天的时间。如果测试数据不好,就要换方向。一个程序大哥告诉我们,公司的上一个爆款就是用14天做出来的;但另一个有经验的数值策划不信,他说就算照着抄,这个时间都不一定够。

考虑到时间这么紧,我们很快找到了借鉴的对象:一款扔骰子的小游戏。但做到第八天,有个老同事来找我,说你这个项目肯定不行,还是来我们组吧。在他的建议下,我加入了新的团队,后来才知道自己逃过了一劫:之前的项目很快就被解散,另一个比我更菜的策划,直接就被开除了。


03

新的团队很大,人员配置也很健全,我们做的是一款参考《海盗来了》的转盘游戏,它很快开启了买量测试,我们做了不少优化,思考怎么增加更多的分享,又该怎么做新手引导,调整UI。虽然数据没达标,但也算不错。

但计划不如变化快,从另一个组新调来的策划给公司合伙人老李提了个建议:他们之前抄过一款Facebook上的农场游戏,数据非常不错。老李拍了板:大家放下手中的项目,我们换个美术,改改系统,争取再复制一个爆款出来!

虽然项目又被砍了,但老板亲自指路,又看到隔壁的团队有了成果,我们整个团队的热情还是很高。到了这个阶段,我也基本掌握了反拆解游戏的技巧:配表格、写文档,扒功能,定层级……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虽然和我刚开始想的不太一样。

但很快我发现,新来的策划Leader做的工作越来越少。记得有一天早会他没来,我要独自面对老李看不出情绪的脸,讲解当天的工作安排,然后对接所有程序和美术,一会儿讲解这个功能,一会儿去催素材,一会儿又回答表配没配错……整个一天过得特别崩溃。

当时公司是9:30上班,10:30下班,一周六天,每一天我的头都是涨的。午休吃完饭,头碰到桌子最多30秒就能睡着;晚上回到家也是倒头就睡,再一睁眼,闹钟就响了。

这么做了4周,我们终于等来了买量测试的机会,但结果让人失望:数据是过了标准线,可完全没达到老李的预期,肯定没法成为爆款。

一模一样的思路,为什么你的同事能成功,你却不能呢?老李之前做过那么NB的项目,也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为什么眼光还是不准?也许这个行业成功的逻辑,就是这么难找吧。


04

虽然项目没做成,但事情又有了新的转机:之前我们团队有一个资历很老的程序员,在工作空闲之余,复刻了一款经典的FC游戏,跑量试了试,数据非常好,老李看到之后眼睛都亮了,他号召大家放弃农场,都投入到这个项目。

这个FC游戏的原版只有几十关,内容不太够,于是我们从另外的游戏借鉴了新的玩法,还加入了双人模式。一番改动之后,它的数据依旧很好,曙光仿佛就在眼前……但这个时候大家突然发现,游戏的付费设计有很大的缺陷。

付费模式老李亲自提的:他说要还原街机时代的情怀,卖复活币。但按照现有的底层架构,玩家退出之后缓存就会清除,本来就能重新开始。而且当时iOS小游戏也没开付费接口,愿意付费的用户就更少了。最后大家没想出办法,项目又被砍掉,整个团队被合并到了另外一个组里,改做SLG小游戏——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原点。

新的团队很大,有现成的系统策划,于是他们让我改做文案,设定世界观,编辑人物对话。就这样又干了一个多月,我越来越怀疑自己最开始做研发的决定。

在入职之前,我以为就算做不出爆款,自己也能在一个专业领域慢慢成长。但这半年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做了7个项目都没有成果,还被换到了新的岗位。想学点儿数值方面的知识,也压根挤不出时间。

2018年末,我再也熬不下去了,离开了这家公司,重新开始投简历。这一次我想试试自己真正喜欢的品类,但投了不少动作游戏公司,简历都石沉大海。我又找到另一位创业的制作人,问能不能加入他们,他最终只给我发了一个商务的Offer,但后来因为版号出了问题,这个岗位也被撤掉了。

这样过了两个多月,眼看自己的现金流中断,存款越来越少,我越来越苦闷,于是找了一位之前认识的,在天美的朋友聊天。他跟我介绍了自己团队做研发的方法,以及公司的一些项目,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研发与研发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更残酷的是,凭我的背景,恐怕这辈子也不会有机会去腾讯做游戏。

心灰意冷之下,我听从一位朋友的建议,开始接触跨境电商,拿出刚加入游戏行业的劲头,买了几本书慢慢学习。一开始我交了几万的学费,也曾有几十万的资金被平台冻结,但好在游戏行业让我养成了相信数据的习惯,也教会了我一些类似A/B Test的工作方法,加上选品的运气比较好,我渐渐站稳了脚跟。去年公司的利润,也能有个几百万。

讽刺的是,我离职之后,这个团队终于做出了一款月流水1000万以上的项目,而且还得到了游戏葡萄的报道。听说那年不少一线同事都分到了8-9个月的工资,按我最后涨到12000的月薪来算,也有10多万——也许我还是太没有耐心了吧。


05

这两年走过来,我发现做出一个正确的人生选择,真的太重要了。作为一个60-70分的普通人,在游戏这样很成熟的行业,我肯定混不出来。而且我的性格也不适合做研发:我更会为接触到的新事物兴奋,真要在一个岗位耕耘10年也沉不下心。

但说实话,我的家庭条件还可以,之前炒股也赚了钱。如果没有这些创业的底气,当年我只能要么继续做策划,要么回去做商务。运气不好,没碰到好的公司和项目的话,恐怕现在已经「毕业」回老家了吧。

我对游戏行业的感情很复杂。我人生最快乐的几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毕竟那是我的青春。我也理解了那家经常换项目的公司,毕竟它为了转型真的非常努力。创业以后我明白,这是试错的代价。在电商行业,你如果不知道哪个产品更好卖,也会每样先买50个样品,都铺上去看看数据。只不过在游戏行业,每一次尝试都要花费更多人的时间。

现在我公司要盯的事情比较多,玩游戏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最近连老头环都没怎么碰。比起行业新闻,我更关心中美关系,因为这会影响我的钱袋子。至于会不会重回游戏行业?都快30岁的人,就没必要再做梦了。

偶尔我也会想起一些曾经的同事。比如有的人做了十几年游戏,在郊区买了房,背了很重的房贷,工作非常努力,孩子好几岁了,连爸爸都不会叫。而那些真正赚到钱的同事,大多还是因为抓住了2014-2015年的红利。毕竟在一个成熟的行业,只有公司、老板、团队、项目、岗位都选对了,才有成功的机会。而像我一样的大多数人,并没有足够的视野和权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时候我还会想起一场难忘的面试,面试官的名字我已经想不起来,只记得他看上去快40岁了,是一个爆款的主策。天南海北闲聊了一阵子,我问他:做了这么多年游戏,赚了这么多钱,你做过最好的游戏是哪一款?他想了一会儿,说是自己入行做的第一款游戏:《石器时代》。我问为什么?明明你现在做的游戏这么成功。他的语气有点儿激动:"因为它是《石器时代》啊!"

当时我不知道这句话该怎么接,面试结束,大家就这么离开了房间,身旁的同事说面试官刚才好像要哭了,我还有点儿迷惑。但现在我懂了,在他怀念的时代,做游戏还不太赚钱,大家入行只是因为纯粹的热爱。

(文中小高、老张、老王、老李均为化名。)

Alex Matveev
2022-06-06 16:27:13
不合规
审核中
@苏某某: 她在音乐方面的喜好,以及对天文的兴趣,也源于这部动画的影响。一直很喜欢爵士乐的她突然开始想
乐方面的喜好,以及对天文的兴趣,也源于这部动画的影响。一直很喜欢爵士乐的她突然开始想,没有系统了解过此类音乐的她怎么会喜欢上 呢?后来听完《美少女战士》原声带后才发现,“原来我在那么小的时候
评论全部加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