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中旬入坑,现在刚过去5个月,葡萄君已经给《神女控》(一款角色全是妹子的日系卡牌游戏)这款寿命已达四年的老游戏,充了两万多人民币了。
老实说它已经是款快死的手游,自己充进去的钱也随时可能化为泡影,但这些问题都没有阻碍我的沉迷,最疯狂的一段时间,我经常熬夜刷分,周末爆肝,抽干卡池。
以致于葡萄君周边的所有同事,Q群里的诸多好友,都无法理解我这种疯狂的行为。但在我看来,我并不是个例,那么是不是与我类似的群体,都可能出现这样的需求?我试图通过此文,来解答自己的困惑。
我算得上一个老二次元玩家,ACG领域的经验也有将近十年,游戏不论国产还是日产,主机、掌机、手游都有非常多的购买经历,付费习惯随着收入的提升也在加强,现在每个月大概会投入4000元在二次元类兴趣产品上。
照这么算下来,我把近几个月几乎所有的闲钱,都砸在了这款四年前的老游戏里,甚至今年过年后的一段时间,砸钱砸到了借钱吃土的地步。
按照常理,正常玩家都不会在一个上线四年的、感觉快死的、玩起来确实很无聊的、纯上个年代的卡牌游戏里,充这么多钱,况且,我只是一个刚入坑几个月的新玩家,也没有情怀诉求。
但我还是花了这么多钱,并且不止一次的付费经历,也从侧面说明了持续付费给我的体验还不错,为什么会这样?
我属于哪一类玩家?
在90后这个群体中,我也属于高龄的一类,目前已经工作了四年,正处于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到事业中的阶段。
按照多数公司3年一签的合同周期,如果不出现频繁跳槽或是创业等高风险的做法,绝大部分90后都应当进入了工作的稳定期间,并处于薪资和职位都在快速上升的关键期。
我更习惯将自己称为社畜,现在更多用来表现二次元群体,对自己工作太忙这种状态的自嘲。
绝大部分社畜往往面临工作的高压,同时并没有完全磨平自身的棱角,学生时代养成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完全过度为适应工作的习惯,从而不论是内心还是生活节奏都存在一定的自我矛盾。
对二次元人群来说,这个现象更明显。
比如我追求高薪,但也希望朝九晚五;希望工作与生活的完全分割,但又惧怕工作无成效导致失业;希望三次元生活充实,又抛不开过去对二次元的向往。
所以90后社畜是一个急需解压的群体,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沉浸在娱乐产品中。
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我既没时间,也不一定有精力去玩游戏,但如果不用某些方式来排解自己的压力,很有可能做出强行熬夜填游戏坑的愚蠢做法,进一步恶化自己的生活状态,这显然不是理智的选择。
但事实上,我沉浸在《神女控》的时候,还是经常熬夜到凌晨3、5点,经常爆肝,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
今年2月初爆肝的成效
显然,即便客观上玩游戏的空间很少,但主观上我依然能强行挤出时间和精力,来肝一些我喜欢的游戏。
我的游戏偏好是什么?
我是一个典型的日系游戏玩家,更喜欢原版的、不加修饰的日系游戏内容。
比如主机上热衷于各种日式RPG,《胧村正》的文字美难以言喻,《奥丁领域》的多线叙事让人回味无穷,《女神异闻录5》里年轻人的张力与社会系统的束缚间,产生强有力的碰撞和冲突,都给我带来诸多乐趣。
PC上更喜欢一些独立风格的游戏《饥荒》《以撒》《我的世界》,老一代的暴雪游戏《暗黑2》《War3》以及后来衍生出的同类型作品,还有一些同人向游戏,如东方的二创、三创游戏。但这些都不是会让我消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作品。
移动端因为工作,涉猎较广,但最终能留下的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二次元游戏如《神女控》《偶像大师》和《崩坏3》,以及社交必备的《王者荣耀》。此外就是大量的音乐游戏和单机游戏。但这当中,大慨率最高且付费最多的仅有《神女控》《偶像大师》和《王者荣耀》,《崩坏3》次之。
同时我也极其注重游戏的美术品质,特别倾向于日漫风格的美术表现,而且不仅风格对口,表现形式也需要更加日式,中间如果掺杂任何非日式的形式,都可能让我感到不自然。
比如一个相对套路的角色如何表现她的魅力,国产作品更喜欢直接突出局部,而日系会盖上一层布,增加玩家主动发掘的兴趣和趣味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绝对领域的阴影处理。
另外一大喜好就是以Galgame为代表的福利向游戏,轻度、快餐、消费欲望,能简单直白地满足我作为宅的兴趣需求。
简而言之,我并不是泛二次元用户,而是更核心的二次元、日系游戏用户,我会为颜值买单,但更愿意认可内涵更高的作品。
《神女控》这款老游戏到底满足了我什么需求?
再具体看《神女控》这款产品,按照当今的评判标准,它就是一款单调又套路而且完全算不上友好的卡牌游戏,但我既然花了这么多钱在里面,那它一定满足了我的某些需求。
首先,《神女控》的卡牌画面非常优质,甚至远超如今一部分所谓的二次元游戏。
特别是原画师あっきー人的作画,更吸引我。仔细研究あっきー人的画风也能看到,他笔下人物的面部细节描绘更趋近主流萌系,用色明快,人物体型匀称,该有的地方都有。一部分偏福利的卡面,也非常强调福利的部分。
相较之下,《神女控》其他画师的作品就很难给人获取的动力,这些情况下,除非卡牌技能非常好,要不当期的活动就全程划水。同样的情况在我的同盟里,以及整个榜单刷分竞争难度上,也有完全一致的表现。
所以只要有あっきー人原画的卡牌出现,我一定会想办法获取并收藏。
其次,除了颜值,《神女控》的游戏节奏足够快。
这个特点源于几个方面:一是游戏太老。主要玩法还采用走图遇怪的模式(跟《扩散性百万亚瑟王》同类),结合一定程度的城建系统。外围玩法基本失去了作用,并已经退化到只能靠活动拉DAU、拉收的地步。
二是策略深度极浅。游戏主要目的就是攻克三个难度级别的BOSS,以及六个难度级别的活动副本。发展了四年下来,游戏中很多卡牌技能已经被淘汰,只剩下buff、技能激活、技能无效,炮台等几种主流技能被广泛使用,其他的几乎都无人问津。
此时从入坑到成型的周期,也从过去的三五个月,缩短到了一个月多。通过课金,几乎就能再缩短到两期活动。这时如果运气好,卡池卡、活动奖励卡的技能是必要技能,就能很快组成一套能攻克第三级别难度BOSS的卡组。进而迅速毕业。
三是养成成本极低。游戏里的卡片不需要花很长时间练级,加上新手期有无限资源的情况下,满级一张卡只需要按照合成公式,耗费一点资源即可。不论从战斗力还是解锁高阶卡面的角度来看,都可以速成。
四是战斗节奏极快。由于《神女控》的战斗极其简陋,只有卡牌对撞、技能释放两个操作维度,动画特效也仅有一些简单的2D效果,所以当你设置里关掉后,你甚至看不出有特效,一场战斗几十秒就能结束。
这两大特性决定了《神女控》能满足我的这些需求:
1. 颜值消费,够好看,有收藏欲。
2. 无脑,不用过多消耗我本就不多的脑力。
3. 轻度,单局时间几十秒,确确实实能嵌入我的各种碎片时间里,而且不会主动引导我延长消费时间。
4. 极快的数值膨胀带来的刺激感和装逼感,我基本上两个月就冲到了国际服第六位,三个月毕业了秒杀顶阶BOSS和通关最高级活动副本的卡组(当然这是付费得来的)。
为什么同为二次元游戏的诸多优质产品没有满足我?
这里我又开始疑问了,品质高的二次元游戏现在比比皆是,为什么它们不能满足我的需求,难道我就不喜欢吗?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1. 收藏价值。在我看来,颜控的终极追求,必然是拥有,这些东西并不一定都要实用,但必须好看,在这种前提下,玩法就是次要的,扩展开来讲,数值更是次要的。
比如《崩坏3》里我更喜欢收藏角色,非常在意角色的皮肤,但并不在意武器好不好,圣痕有没有用,琪亚娜的冬之公主皮肤就是绝对必要的付费内容。
2. 养成目的。国内的养成,从古至今都只停留在数值层面,然而做二次元游戏只搞数值养成,基本就是耍流氓了,在核心玩家看来更是彻头彻尾圈钱的做法。
日系游戏的养成过程并不是强行限制玩家数值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而是通过增加玩家对角色的使用次数,来强化玩家对角色的情感认同,从而进一步消费这种认同感。否则,房间互动、个人剧情、角色设定这些东西,在传统意义上就是纯粹的鸡肋。举例就算了,招黑。
就像养自己孩子一样
3. 使用意义。从养成延伸出来的问题,要玩养成,就必定会遇到大量重复操作的问题,怎么办?这其实是一个怎么使用角色的问题,如果玩家老是按照同一个套路用同样的角色,获得同样的表现模式,那么很快就会疲劳了,更别提培养双方的情感认同。
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不少,比如类似《王者荣耀》那样通过即时性和真人对抗,来创造无数可变的角色使用方式,又如《偶像大师》那样通过角色、服装、装饰和曲目的不同搭配,来创造近乎无数的画面细节表现。
现在很多二次元游戏都做不到这三点,甚至连第一点都很难保证。
角色做不多的时候用装备来凑,装备建模的可变性不高,进而陷入刷和数值养成的循环,当玩家发现只有数值在变化的时候,反过来又失去了收藏价值,装备沦为刷新每期卡池的数值道具。
但仔细看日系游戏,收藏价值这部分肯定是不会马虎的,不管是通过2D卡牌(智龙迷城、怪物弹珠、碧蓝幻想、暗影之诗),还是通过3D建模(白猫计划、偶像大师),多角色都是必备的要素。
角色少了内容量就不容易做足,不仅难以在长线上打消玩家的审美疲劳,也很难带动付费。
我为什么付费,又为什么选择付更多的费?
相对于现在很多的二次元年轻用户来说,我能投入到兴趣爱好上的时间更少,久而久之既形成了自己比较特定的爱好,又习惯于用金钱去转换在游戏中要花费的时间。
过度让人肝硬化,同时不投我所好的游戏,会很快流失,反过来能与我的生活、工作节奏相符,并且戳中自己喜好的游戏,又会让我花费大量的金钱去投入、去消费。
其中也会存在冲动付费,但都不持久,最为持久的还是感情认同引发的主动付费意愿,比如“我就希望获得这个角色”。最近FGO国服的黑贞UP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种愿望的成因很多,比如我在前不久《偶像大师》的活动中,为了五十岚响子的限定SSR,课金抽了131连(多少发不是重点),没出货(关键还是获得与否),但我愿意等到她复刻再抽到出货为止。原因仅仅是她的声优是桐谷华,一个黄油界的知名实力声优。
而获得一个角色只能是开始,如果能在获得之后,逐渐挖掘出关于这个角色非数值层面的新魅力,那我便会一直期待这个角色更多的付费内容,就像换装游戏一样。
显然,一个角色的表面是付费的基本动力,而附加价值是让我更愿意把钱花透的理由,最终游戏能给我提供一个观摩和把玩角色的使用场景,是我持续付费的根本原因。
这20000块明明可以充给更好的游戏
其实现在国内有大把的优质二次元游戏,比如画质惊艳的《崩坏3》、话题最爆的《阴阳师》、IP最强的《FGO》,以及各种玩法、画面表现、题材剧情都有特色的作品,这些都是更能吸引我的要素。如果游戏时间足够充裕,我肯定会把这两万块充到别的游戏里,但现实没有如果,这些游戏都没能留住我。
我也很想去体验大作,玩大家都玩的游戏,但它们都没能在我工作之余,平衡好我在游戏中的诉求。其实,我需要是保证颜值的前提下,能在时间、金钱、游戏快感之间,最高效地实现价值转换的消费品、纯粹的商品,就好比《神女控》这样的中度卡牌。
神女群的很多朋友都劝我,充这游戏不值当。但如果不去消费,不去购买信仰,我哪儿来的时间补你们说的“二次元的爱”?这样下去,我肯定会枯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