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过去的一年,不少人曾担心比行业寒冬先到来的是投资的寒冬。的确,伴随着不少厂商纷纷上市,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越来越少的团队可以获得投资人的青睐了。但正如Gamer 2015大会的主题所说——“凛冬未至”,手游团队在投资人处碰壁,并不是意味着行业不再被看好,遭遇寒冬,而是经过了爆发性的增长,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投资机构,都开始趋于冷静。
什么样的团队或者产品才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呢?未来的投资格局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上周在北京举办的Gamer 2015大会上,由游戏葡萄联合创始人张琦主持的圆桌论坛邀请到了,掌趣科技联席CEO胡斌、FunPlus COO陈琦、360手游事业部副总经理姜祖望,以“2015年的手游早期投资”做了主题分享。
以下是圆桌对话实录:
张琦:很荣幸邀请到这几位嘉宾,在座的各位,可以说是今年手游资本界的弄潮儿了。在我们的圆桌正式开始之前,各位先向台下的Gamer们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陈琦:大家好,我是FunPlus的陈琦,目前主要是做游戏研发、发行的公司。除了海外市场,也发行国内优秀的游戏,今年也会有一系列重磅产品。
胡斌:大家好,我是掌趣科技的胡斌,掌趣是A股的一家手机游戏龙头股,主要业务是手游和页游的研发和发行。我们的投资范围挺宽的,从天使期的投资到发展期的投资,到最后一棒的大的并购,我们都做。所以,我们和产业链上各个焊接的合作伙伴都有各种各样的合作。
姜祖望:大家好,我是360的姜祖望,大家应该都认识我。
张琦:好,感谢各位。那我们马上进入第一个环节。首先想问下各位,在你们看来,现在是进入资本的寒冬了吗?尤其是手游行业。
姜祖望:我觉得谈不上资本的寒冬吧。因为现在手游还是整个行业发展最快的,比如今年产值就有400亿。当从100亿、200亿涨上来的时候,资本可能就比较热,不过我觉得增量应该还在后面。可能明年很快就会到600亿、700亿,甚至1000亿,增量会比前几年的总和还要多。所以主要还是看今后两年的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有一个问题:中国的手游团队太多了。我们看了一下,假如国内十个大的发行商,一年只发行十款游戏,那么就是一百款游戏。这一百款游戏意味着大概会吃掉国内80%的市场份额。一百款游戏可能就意味着是一百个团队。乐观点估计,可能就是2、300个团队会获得比较好,而剩下20%的市场份额是一些零散的团队来瓜分,他们也找不到代理,可能是自己发,可能活得比较艰难。
之前的数据说现在是有一万七千家团队,这个数据我没有考证过。不过现在这种规模就意味着,在团队早期的时候,产品经理或者技术总监,不知道从哪里拿到一个Demo,就可以获得投资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了,游戏也不光是看画面了。所以我认为现在早期的项目很难拿投资了。
但整个市场会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大的团队,优秀的团队还是会站起来。所谓的一万七千家,按照我之前打的比方的话,可能有一万六千九百家都要消失。尤其是一些并不适合出来创业的团队会大量消亡掉。如果一个行业没有淘汰机制,它是不健康的。
现在这个行业就是缺乏一个淘汰机制,原本应该被淘汰的团队,通过资本或者是各种方式,因为看好未来,所以就再赌一把,但这其实是不健康的。当然,这也有好处,就是给行业带来新人,这些新人会从各方面聚合,从小团队聚合到中型团队,从中型团队型聚合到大型团队,我认为这个可能会是一个趋势。
张琦:感谢姜总的分享,那么胡总您怎么看?
胡斌:嗯,基本上很同意姜总的观点。我记得在13年底,14年初我们投资的时候,就有一个唱衰的论调。本来以为2014年的时候会有很多小CP死掉,但现在这件事没发生。为什么没发生呢?是因为一个神奇的产品的出现,就是《刀塔传奇》。在去年春节,它的出现激励了一大批人再出来创业,和一大批天使基金的出现。
就因为它是一个200万的投资,结果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其实,游戏行业有较大的偶然性,往往一两个项目的成功会激励一大批出来创业的人。那么,如果这个情况持续出现,比如200万的投资一直持续,每隔一年或半年冒出一个《刀塔传奇》这样的产品,市场就会持续火下去,但我觉得持续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了。
好比初期的爆发增长的阶段,从20亿到80亿,再到280亿,这种逆袭的故事会时不常有。但是到了2014年底,各种端游大厂的布局和有研发底蕴的团队的蓄谋已久的产品的成功,我觉得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意味着未来至少有一半的产品不会再是依靠运气,而是依靠着研发底蕴才获得成功。
因此,即使有小团队获得成功,可能对团队的基本要求也会高得多,而整个研发成本和团队的基本线都要比以前高很多。所以,大趋势可能就是,多数的CP不会像14年那样那么快拿到钱就涌现出来。
张琦:感谢胡总的分享。那么陈总您怎么看?
陈琦:从CP的角度来看,我们自己也跟一些小的团队合作。我特别同意胡总说的,现在的环境越来越激烈了,而这个市场也不断地在有序化。其实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打拼不多,那当我么看国内市场时,有腾讯这样的大厂,对于小团队来说,特别大的成功机会就少很多了,除非这个团队特别优秀、游戏玩法很创新,市场策略也非常得心应手。
这些所有的可能性在一起,再加上游戏不要出问题,能够长期保持好的收入线,其实这种几率少之又少。VC同样也会看成功的机会有多大,大家都在走向理性。
从海外的角度来讲,海外的很多投资并购依然是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看美国和欧洲,其实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寒冬期,只要团队够好,游戏的玩法有创新,能拿到钱的几率就大很多。
张琦:那么大家觉得,在2015年,什么样的团队或项目会获得投资?或者什么项目能够成?
陈琦:我觉得首先是游戏性要好,游戏的玩法要创新,你不可能再去复制一个《刀塔传奇》或者《COC》,哪怕是微创新也好啊,这个是第一位。第二位是你的团队实力是什么样的,你是有人脉资源,是可以自己发行,还是要找靠谱的发行商。然后发行策略是先国内,再海外,还是一起来做。包括游戏的定位、游戏类型是不是可以国内、海外通吃的。如果要自己发行,那么团队的市场能力够不够,能不能支撑很多渠道的进入。我觉得这几个方面都要做好才行。
胡斌:我谈投资的话,主要理解的还是CP层面,如果是发行上的投资,那么逻辑更简单了。在座的各位,认不认识一些渠道,比如如果各位没有姜祖望的手机号,那么你做发行可能就没戏了。所以我们不说发行商的事,就说CP。谈特别早期的投资,我觉得是几个纬度。
第一是赌人,比如团队特别豪华。之前是一般豪华的就可以,你说你是360的、百度的、腾讯的就可以拿到钱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要求更高,你得说你是做策划的还是技术还是运营的。要求会比以前更高,赌人还是可以赌。第二是要有Demo。我觉得好多CP在这个阶段更容易从发行商身上弄到钱。比如现在很多CP爱干的一件事,把Demo做到3、40%的完成度,视频剪辑要做得好,拿出来先谈代理金,从几百万到上千万。有的时候。
甚至可以拿到价格不菲的代理金,可能比谈VC还快。因为我们同时也是发行商,我们往往会把代理一款产品和投资一个团队同时去谈,如果你的团队是有实力的也会投。如果你有Demo的话,是最有说服力的。说实话,大家现在确实是越来越挑了。第三中,是跟IP一起诞生的一些CP,比如你有一些特定资源,从开始就绑定了某一个IP或者是某一类产品,特别确信能做得好的话,那么在早期阶段也是可以拿到投资的。
我个人看来,从并购的角度来说,特别大的并购是会减少的,超过10亿人民币的大额并购会少很多,因为资本市场的认可肯定是下降的。但就像曹曦提到的,真正优秀的公司还是很抢手,价格会很高。至于一些比较水的,可能就没戏了。
张琦:想到个笑话,就是6月份左右,ChinaJoy前后,特别多的朋友发朋友圈说谁有一千万两千万流水的CP,要帮上市公司收团队。但过了10月份后,就非常少了。可见大家是越来越挑了。这个问题姜总您怎么看?
姜祖望:首先,早期项目已经不是稀缺资源了,投资的转向不再是早期拿Demo的团队,忽悠的成分会大量被稀释掉。第二,在投资转变的形式上,会在一些优秀团队的投资上继续加码。现在整个开发环节,大公司和小公司已经没什么区别了,一般是20个人做8个月,出一款产品。哪怕是再大的公司也是拆成20个人去做,但很快也许这种模式会被打破。
那些真正厉害的游戏,甚至投资更大的游戏,还会在今年出现。打一个比方,20号人干8个月的游戏,出来有可能收入2亿。2亿收入的一个游戏,月ARUP可能才100多块钱。而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可能接近3、4亿,那么一个用户看一场电影的成本是多少呢?接近60块钱。这代表着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可能会出现研发成本超过1亿的游戏,可能会请最厉害的制作人和团队来做,超越那些20个人做8个月的产品。
随着大鱼吃小鱼,会有超级大鱼长起来的,资本的倾向会推动这个趋势的发生,之后会形成规模化的经济实体,甚至会出现200个人、300个人的整体研发团队。
目前一万多个团队不可能全成功的,而那些300、400人的研发团队是会出现的。那么投资会加码到这些会成功的团队身上,哪怕它们是已经拿到B轮、C轮。因为之后他们拿到了钱,可以把一些小公司并进来,小公司的人组合进来。
为什么说资本不会弱?中国A股游戏股的PE平均值是接近90。A股出去可以花多少钱买?是10-15倍PE。那么中间的价差代表什么?买掉再卖掉就可以赚70倍,所有做大的项目都能卖掉。别说现在是80、90,就算只有40倍也会有人买的。
所有说中小型团队就会整合起来,捧出几个大团队。只要中国A股市场还是保持着20倍以上的空间,只要团队能做出来,就一定能起来。一些早期的创业者已经套现了,大部分的资本是属于个人套现,买跑车的买跑车,买房的买房。
这些人潇洒过以后,会再出手,他们再做的就不会是当初2、300万的项目,可能就是我之前说的1个亿、2个亿甚至3个亿的项目,世界级的项目,世界级的效果和商业系统,这种项目一定会出现。
手游行业已经有这么多过百亿、过十亿的公司,那么之后的玩法肯定会超过前人。所以我认为,资本肯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呈现的金额可能会是千亿级的。对比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配置,手游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这是任何一家传统的上市公司都没有的。
如果今年手游产值有400亿利润,CP的话占三分之一可能就是100多亿,用这个乘以80倍的PE,有多少钱?这就是市场空间。
张琦:我很同意姜总的观点。现在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前所未有的出现了一票上市的游戏公司,我们数了一下,可能有二十多家吧。那么胡总,从您的角度来看,这么多的资本、上市公司和团队去推动这个行业,今后行业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会不会像好莱坞一样出现演员工会、导演工会这样更加专业化的机构和分工?
胡斌:首先,从研发商的角度来说,资本上的钱肯定变多了,但接下来的上市越来越难了。如果都是想用200万赌出2亿,这个世界就不可能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接下来的竞争会像端游和页游的发展一样,研发成本大幅度提高,不是高大上的东西根本发不出来。
最近我们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和渠道聊的时候,提到研发投入不到多少,市场投入没有多少的,大家可能就提不起兴趣了。月流水目标低于2千万就不想谈了,基本上都是走“大片”路线了。
比如我要是投1亿,8千万用于发行,只有2千万用于研发。以后肯定是会把钱投给研发,研发周期会延长,手游团队跟端游的高大上逐渐接近,这个事情一定会发生,而且也会整合。这个门槛,对绝大多数团队来说是提高的。
不过,小团队也不用气馁,总有些偶然的机会会冒出来。可能你忽然想到了别人都没想到的特定玩法。总体来说,研发积累的必然性就显示出来了,偶然性会变少,整体来说,竞争门槛会大大提高。
张琦:我觉得FunPlus可能是一个特例。
陈琦:其实除了研发成本增多以外,市场的成本也会增加很多。现在有这么多家拿到投资,因此在市场上获得用户的成本也大大增加。前年的时候,一个安装只需要1美金就可以拿到。现在呢?一个中重度的安装,8-10美金才能拿到。
那么一个游戏的生命周期可以获得多少这样的用户?游戏的生命周期价值能不能高于它,还要把研发成本覆盖掉,到底有没有利润空间?这个账要算清楚。手游并不是说投入了1亿的研发费用就一定能够赚回来,风险还是存在的。市场成本的增加也是水涨船高,每年都会上新台阶。
玩法设计是不是能够剑走偏锋,在国外,如果把社交平台用好,可能一款游戏就爆发了。别人没有做到极致的事情,你做到极致了,可能就成了,总体而言,机会还是有的。
张琦:最后再问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不干游戏了,大家有没有最想干的事?
姜祖望:从个人来说,我有想过这个问题,但还没有计划付诸实施。我自己创业很多次了,我个人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之前我是身体不太好。
我们赚了这么多钱,或者是有很多钱的时候,我们为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做了什么?其实没有。我发现要改成碱性体质,癌细胞就不会生长的,而这就需要通过饮食改变。未来我想帮助大家改变饮食习惯,包括所谓的生态,减少农药投放。
我想买几十个山头下来,做一些绿色的东西,保证吃下去的东西没问题,不要用化肥。我再稍微老一点可能要开始做,还要想得更清楚一点。我觉得农业投资也是大趋势,会为人类带来好处。
胡斌:如果和事业完全无关的话,可能会继续做我的乐队。做了游戏公司以后,基本上就是全身心投入,一点时间没有了。如果和事业相关的话,影视和动漫也是我感兴趣的方向。
从掌趣的部署来讲,我们也在做这样的事情,从投资开始。再说远一点儿,我估计最终还是会做投资,因为我本来也是从哪儿来的。
陈琦:在我做游戏之前,做了3年多的NGO,那个时候在中国的藏区,住了一年半,在各种想不到的偏远的村子,帮助当地人做环境保护的事。后来开始做游戏,觉得城市里真热闹,这个行业也非常的繁荣。
我本身是很喜欢做游戏和互联网的。如果说抛开现在的游戏行业,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下一代是什么样的,比如Facebook投资的Oculus。
张琦: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是希望大家不要只关注游戏,或者说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觉得好玩儿的游戏。谢谢大家!